NOTAM作为飞行必须的资料,对于保证飞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近年来几乎所有用户都在说NOTAM实在是太多了。
根据统计,全球每年发布的NOTAM数量大约是一百九十万份,平均每日5000-6000份(含取消通告,不含国内通告)。接下来,我们从不同维度分析下这一百九十万NOTAM。
发布数量上
一百九十万份是什么概念?我们假设把通告都翻译成中文,每份通告按照4个汉字计算(如:跑道关闭),大约折合92本长篇小说。换句话说,只要全年坚持每3天读一本长篇小说,就可以把全球全年的通告读完了。
2019年各个国家发布通告的情况是什么样呢?
(注:中国不在统计范围内,以上5000以下不再统计美国,数据截图2019年7月)
总结一下:
欧洲:除个别小国家外,全部国家的通告数量都超过了一千份,其中名列前茅的是俄罗斯、罗马尼亚、意大利、英国、土耳其、西班牙;
非洲:绝大部分国家发布的通告都很少,超过一千份的国家只有三个,分别是阿尔及利亚、南非和毛里求斯
北美和中北洲:美国、加拿大、古巴、墨西哥、波多黎各;南美洲:巴西、秘鲁、智利、哥伦比亚、厄瓜多尔;
亚洲&大洋洲:绝大部分国家都超过了一千份。
从NOF上
依据通告拍发规定,每个NOF每个系列每年可以发布9999份通告(当然,已经有些国家超过了9999),这就意味着至少要有191个NOF和系列才能容纳这些通告。
但实际上这个数字是多少呢?2019年全球大约有630个NOF,800个系列。也就是理论上说,在不超过9999的原则下,可以发布约800万份通告……
上表中没有统计美国,美国通告是机场和ARTCC单独成NOF,总数大约400个,所以如果单论NOF数量,美国可谓一枝独秀。扣除掉美国,平均下来每个国家也会有2-3个NOF,为什么会有这么多NOF呢?
原因是不同NOF用于发布不同内容和用途的通告。按照ICAO附件14的要求除了字母S和T外,其余任何字母都可以作为系列使用。
参考DOC 8126,
A类为国际通告
B类为里临近国家的通告
C类为国内通告S类为雪情通告
V类为火山灰通告
Z类GPS通告。
但实际很多国家都没有按照这一建议来执行,比较典型的系列使用方法有:
1 按照情报区和机场划分,例如:蒙古、日本、利比里亚、尼日利亚、巴西、俄罗斯、法国、瑞典
2 按照发布信息种类划分,例如:泰国、智利、爱尔兰
3 按照高度划分,例如开曼群岛、比利亚、纳米比亚、坦桑尼亚、罗马尼亚
4 目视运行的通告、直升机和军用通告分成了单独的系列,如:卢旺达、智利、波兰、德国、法国、土耳其、匈牙利等。
当然也有很多国家将C类以外的通告用于国内机场或仅向国内发布的通告,如:韩国D/H类、马来西亚F类、伊朗B类、海地D类、卢旺达B类、芬兰K类等。
以上资料图片来源各国AIP
从内容上
这么多通告都是关于什么内容呢?我们随机抽取了大约15万份通告,进行了分析。
从统计结果中不难看出,航路禁航和滑行道关闭是数量最多的通告。所以如果没有一套好的系统去分析这些禁航通告,情报员的工作真是压力山大。
而在这些航路禁航的通告中,FL100以下的通告数量比其它所有高度通告的总和还多。所以通过合理设置通告处理范围和PIB提取规则,可以大量减少通告的数量。当然前提是通告的Q代码是规范的。
从时间上
有人会说,虽然通告的数量多,但通告一般是收到之后一段时间才会生效的,所以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处理次序来高效的监控通告。
这样做肯定是可以的,但实际效果可能与预期有些差异。根据我们的统计,37%的通告都是立即生效的。
此外,一般通告生效时间不应超过3个月,但是目前生效时间持续超过1年的通告有将近2700份,C项时间是PERM和EST的通告约12000份。而且这部分通告往往篇幅较长,在提取PIB中占用篇幅较大。
从数字上分析不难看出,目前发布的通告有如下三个特点:
数量多---每年接近190万份
生效急---40%以上是4小时内生效
内容杂---除航路禁航外,其它每个内容的通告占比都不高
可见,不论从哪个维度上看通告处理都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。标准的通告数据(如:标准Q代码、结构化D项、图形化数据等)搭配自动化的系统是通告处理的利器,不但可以过滤掉绝大部分无关的通告,更重要的是可以对真正需要关注的通告实现高效精准的监控。
文章部分图片资源来自网络